• <input id="iy200"><u id="iy200"></u></input>
  • <tt id="iy200"><s id="iy200"></s></tt>
  •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農業農村 >

    聊城冠縣|千畝麥田“披”上科技裝

    來源:聊城日報  2023-05-24 09:01:50
    A+A-
    分享

      ■ 本報通訊員 許永飛 陳子厚

      5月16日,冠縣梁堂鎮的一處田地,麥浪滾滾。一架植保直升機滿載藥劑,在目標麥田上空開展噴灑作業。“這架飛機為貝爾206B3型直升機,載藥量為400公斤,每架次可飛防小麥1000畝,每天可飛行40余架次,能噴防4萬多畝麥田。”山東鳳凰通用航空服務有限公司機務部部長周超說,利用直升機統防統治不僅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降低防治綜合成本,還提高了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今年,冠縣統籌整合涉農資金657.7萬元,為轄區鄉鎮免費配備了小麥“一噴三防”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組織7架植保直升機、80架植保無人機對全縣84.13萬畝小麥開展飛防服務,有效提高了小麥赤霉病、條銹病防治效率。“通過一次性噴施殺菌劑、殺蟲劑、葉面肥等混配液,達到防病、防蟲、防早衰目的,基本實現全縣小麥核定種植面積統防統治全覆蓋的目標任務。”冠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藝師張新說。

      物聯網、噴防機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讓冠縣麥田“披”上科技裝。在冠縣東古城鎮北童莊村南的麥田里,村黨支部書記童躍輝在手機上點了幾下,旁邊就先后鉆出多個一米高的噴桿,轉著圈灑水。“你別說,這東西澆得還挺勻乎。”童躍輝轉頭看向周圍的麥田說,“這400多畝地里全裝了這種設備。”

      去年,冠縣陸續完成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東古城、辛集、柳林等5個鄉鎮78個村莊,農田耕作條件得到全面提升,現代農業技術得以大量應用。“通過項目建設,8萬畝耕地被提升為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冠縣農業農村局干部唐利鑫說,該縣在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集中打造了近千畝集噴灌、水肥一體、墑情監測、病蟲害防治、智慧灌溉于一體的智慧農業示范區。東古城鎮北童莊村和柳林鎮崔莊村等村被劃進冠縣高標準農田智慧農業示范區,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在這兩個村的近千畝農田里實施。率先進地的是地埋伸縮式噴灌設備,有了這些埋在地下的科技設備助力,澆地和施肥開啟了新模式。

      “以前澆400畝地得用10天,現在2天就能澆完,而且澆水和施肥可以同時進行。”童躍輝說,這種水肥一體化設備不僅省時,而且節水節肥,關鍵是用一部手機就能管幾百畝地。“在智慧農業示范區,依托部署在現場的各種系統傳感節點,可采集和處理田間水位、灌溉流量、大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等環境參數,實現墑情苗情自動監測、農田管理遠程控制,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北童莊村智能噴灌安裝項目負責人郭東福說,這套系統具有自動灌溉、手動灌溉等多種模式,用戶可根據需要靈活選用灌溉模式,而且當灌區的環境數據大于系統設置閾值時,系統會自動發出報警,同時推送到電腦管理后臺和手機App,通知管理者及時處理。

      “數據顯示,這套系統可節水、節肥50%以上,農田管理的人工和時間成本也將大幅下降,畝均糧食可增產15%左右。”唐利鑫說。發展大田智慧農業,解決了大水漫灌等傳統管理方式造成的水資源浪費、土壤板結、肥水流失等問題,有效改善了農作物生長條件,減輕了病蟲害發生程度,推動了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

    編輯:馬曉紅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_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超碰av热热久久_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 <input id="iy200"><u id="iy200"></u></input>
  • <tt id="iy200"><s id="iy200"></s></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