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與患者交流病情
文/圖 呂婷婷
“快!患者昏迷,馬上搶救。”接吸氧管、監護儀,測生命體征……
“滴滴滴”……安靜的搶救室只剩下監護儀、呼吸機工作的聲音。
今年8月11日晚,30多歲的劉華(化名)不慎摔倒,嘔吐不止,30分鐘后意識不清,隨后被救護車接送至市三院急診室。
劉華被送到醫院時已深度昏迷,一側瞳孔散大,大部分腦干反射消失,呼吸微弱,病情十分危急。神經外科醫生劉德接到通知后立即將患者推入搶救室。根據患者發病特點和影像,他立即判斷這是典型的腦出血癥狀。“當時患者一側瞳孔已經散大,處于瀕死狀態,情況非常危急。”劉德回憶說。
劉德帶領團隊綜合考慮患者狀況,與患者家屬溝通后,決定快速實施手術進行救治。
手術結束后,劉華的血壓、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恢復正常,24小時后,能正確回答問話,能完成指令性動作,一側肢體動作協調。
像這樣精密的手術,哪怕誤差只有1毫米,也可能改寫患者的命運。
這樣的搶救過程是劉德和其團隊經常面對的挑戰。他和團隊用專業的技能幫助很多患者化險為夷。
劉德在神經外科工作28年,共完成神經外科手術3000余例。他和團隊對復雜罕見病例的手術治療,填補了該醫院在神經外科領域的多項空白,他們還率先在聊城開展了神經內鏡微創手術。劉德曾先后在北京三博腦科醫院、北京安貞醫院進修學習,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發表國家級及省級專業論文10余篇、SCI2篇,出版著作3部。
五年前,一名10歲小女孩因頭痛來醫院就醫。醫生經過檢查,確診其患有左側腦室三角區腦膜瘤,遂安排其住院準備手術。
然而,就在手術前一天晚上,小女孩突然喪失意識,陷入昏迷,一側瞳孔散大,出現腦疝癥狀,呼吸極不規律。危急時刻,劉德依據術前影像等資料,判斷小女孩發病原因為腦積水。劉德憑借多年經驗,果斷決定從患者頭部顳角進行穿刺,引流幾分鐘后,小女孩便恢復了意識,瞳孔也恢復正常。
第二天,劉德為小女孩順利實施了腫瘤切除手術。術后,小女孩恢復狀況良好,不久后出院。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是劉德救治病人時對自己的要求。“有時救治患者的希望很渺茫,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可能出現奇跡。”劉德說,作為一名醫生,應竭盡全力為患者爭取生的希望。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在神經外科工作以來,劉德不斷總結經驗,鉆研技術,一次次挑戰高、難、新手術,為許多患有疑難雜癥的患者帶來希望。“最長的一次手術做了10個多小時,但能成功救治患者,再累也值得。”劉德說。
2024-12-11 22:33:58
2024-12-11 14:16:23
2024-12-11 14:15:03
2024-11-21 08:52:06
2024-11-13 14:35:34
2024-01-26 09:11:53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