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iy200"><u id="iy200"></u></input>
  • <tt id="iy200"><s id="iy200"></s></tt>
  •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住建 >

    聊城市:生活垃圾變身綠色資源

    來源:聊城日報  2022-07-08 14:43:49
    A+A-
    分享

      倒車、自動掛鉤、升箱、卡位……不到5分鐘時間,載重10噸的垃圾壓縮箱便被裝滿了。7月6日一大早,在聊城城區二干路一垃圾轉運站,市城管局環境衛生管理服務中心清運科二中隊隊員布乃文熟練地操作著垃圾清運車。半個多小時后,這車垃圾將被運送至聊城康達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在那里,經過發酵、除濕等預處理流程,這10噸生活垃圾將被用于發電和用作制磚材料。

      生活垃圾的處理是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的關鍵環節。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市城管局積極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體系建設,逐步提高我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

      60多歲的李玉珍是東昌府區柳園街道柳園小區的居民,現在她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都要投放兩次廚余垃圾。李玉珍隨身攜帶著一張印有“垃圾分類智能環保屋居民卡”字樣的卡片,投放垃圾時,只需刷一下卡,再按一下環保屋上的垃圾分類按鈕,相應投放口就會自動打開。

      “每次投放完垃圾就能兌換積分,積分能兌換日用品,多好的事。”李玉珍感慨地說,小區實行垃圾分類后,居民參與的熱情越來越高,亂堆亂放物品的現象沒有了,小區環境變好了。其實,像柳園小區這樣,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小區越來越多。

      垃圾分類的首要關口在源頭分類。我市通過先行試點,不斷探索總結經驗,推動全市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開展,逐步實現擴面增量的目的。目前,市城區和縣城所有公共機構、1228個居民小區已實行生活垃圾分類(主城區917個,其他縣市區311個),共配置分類垃圾桶4.3萬個,改造或新建生活垃圾分類房(亭)991個,建成生活垃圾分類宣教基地5處,新增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施2處,覆蓋居民44.8萬戶。

      垃圾轉運站是對垃圾進行處理的關鍵場所,而提起垃圾轉運站,人們就會聯想到污水橫流、臭氣撲鼻的場景。不過,聊城市城區的各個垃圾轉運站卻是另一番景象:實現了收運全封閉,垃圾不落地,內外環境整潔,地面被沖洗得干干凈凈,沒有任何雜物,轉運站內幾乎聞不到任何刺鼻的氣味。

      為減少環境污染,我市不斷加強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等環節污染防治,消除環境污染隱患,有效提升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管理能力,加大轉運站消殺除臭頻次,保持其內外環境干凈衛生。市城區和縣城96座生活垃圾轉運站全部配備滲濾液收集設施,實現了滲濾液收集后集中處置,做到了日產日清。

      今年6月,聊城康達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試運行,增加生活垃圾日焚燒處理量400噸,該廠生活垃圾日焚燒處理總量提升至1000噸。截至目前,市城區和縣城建成生活垃圾焚燒廠6座,生活垃圾日處理量達4200噸,全部焚燒處理。生活垃圾常態化收集、密閉化運輸、無害化處理體系基本形成,垃圾處理進入“綠色”新時代。

      “今年上半年,聊城康達生活垃圾焚燒廠共入爐焚燒處理生活垃圾11.71萬噸,發電4512萬千瓦時。”市城管局環境衛生管理服務中心固廢服務科負責人楊博說。

      我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變廢為寶,緩解了生活垃圾處理壓力,產生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貢獻。(記者 岳耀軍)

    【編輯:孔祥雷】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_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超碰av热热久久_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 <input id="iy200"><u id="iy200"></u></input>
  • <tt id="iy200"><s id="iy200"></s></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