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尼山。
7月9日至10日,一場因孔子而起的盛會再次如約而至。從首屆聚焦“和而不同與和諧世界”,到去年共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再到今年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系與全球現代化”……這座海拔僅340多米卻震古爍今的尼山,以一場場跨越時空、超越國界的文明對話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時代之問,發出“尼山聲音”,給出“尼山答案”。
過去未去,未來已來。
今天,當世界以“尼山是什么?有什么?論什么?”的虔誠之心叩問文明根脈,一場穿越千年、貫通中西的為“尼”而來的文明交響便在此刻奏響。
為“尼”而來,走出的一條開放自信之路。這條路,既有對自身文脈的堅定守望,也有對多元交融的熱忱擁抱,讓文化的光芒在雙向奔赴中愈發璀璨。歷經十五年,這座承載傳統儒家思想、飽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和熏陶的尼山,讓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的東方智慧,在歲月長河中閃耀著穿越時空的文明之光。今天,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已被確立為全球倫理基石。儒家思想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結晶,也是人類文明的共有財富。
當下的尼山,已然成為一條超越時空、跨越國界的文明紐帶,串聯起東西方智慧的璀璨明珠,讓不同文明的脈搏在此同頻共振。這既是文化自信在世界舞臺的耀眼綻放,也是中華文明歷經千年沉淀后,向世界展露的包容與開放的獨特風華。
為“尼”而來,追尋的是一條守正創新之路,這條路是文明對話的精神坐標,讓每一個向 “尼” 而行的腳步,都邁向和合共生的新征程。從首屆的“和而不同與和諧世界”主題,到第十一屆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系與全球現代化”主題,尼山論壇始終堅守初心,在尊重文明多樣性中凝聚共識、推進合作;也始終踐行理念,以和而不同為準則,以各美其美為根基,以交流互鑒為路徑,以同命同運為信念;更不斷傳承創新,與時偕行,不斷吸納時代精華。
從首屆70余位嘉賓,增加到現在70多個國家500余名嘉賓;從最初的儒家思想學術論壇,拓展到文化、教育、經濟、生態、國際政治等眾多領域;從短視頻、直播連線、AI輔助翻譯等數字化手段,將論壇內容迅速傳遞到全球,到今年論壇的外國青年圓桌對話,邀請不同國家青年代表共同參與……這些新生元素的融入,讓尼山論壇既深植于厚重的人文沃土,又躍動著鮮活的時代脈搏,讓守正的定力與創新的活力,在文明對話中始終激蕩回響。
為“尼”而來,探索的是一條交流互鑒之路,這條路凝聚起推動人類文明共識的精神合力,讓每一步前行都朝著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邁進。“以‘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系與全球現代化’為主題,不僅呼應了當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大趨勢,更為全球現代化指明了文明層面的方向與路徑。”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楊朝明認為,全球現代化并非單一文明的擴張,而是由多元文明共同推動,各文明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積極吸收其他文明優秀成果,才能實現協同發展,共同構建更美好的世界。
15年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始終聚焦文明對話,堅持回應時代關切,為全球發展提供解題思路。先后通過《尼山和諧宣言》等一系列宣言,發出《青年人走向世界文明對話前臺倡議書》等一系列聲明、倡議,多次向世界發布“尼山共識”,努力彰顯全人類共同價值。古老的東方哲學思想,宛如一道文明曙光,穿透層層迷霧,為人類指引著消除隔閡的路徑、提供著彌合紛爭的密鑰、搭建著化解矛盾的橋梁,在多元文明交織的精神原野上,凝聚起面向共同未來的文明共識。正如杰弗里·薩克斯教授所說,“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是給予世界的饋贈”。
古有孔子講學群賢畢至,今有尼山匯集全球文化交流使者。
今天的尼山,早已不再僅僅是那座海拔340米的小山,而是一座肩負著人類文明互鑒偉大使命的精神高峰。當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的聲音在尼山回蕩,我們終能在對話的韻律中,讀懂世界的共通節拍。
文/靖曉紅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