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iy200"><u id="iy200"></u></input>
  • <tt id="iy200"><s id="iy200"></s></tt>
  •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農業農村 >

    廢棄坑塘變身集體“聚寶盆”

    來源:聊城日報  2024-07-10 10:00:01
    A+A-
    分享

      ■ 本報通訊員 郭洪廣

      7月7日,漫步高唐縣固河鎮后吳村,最醒目的莫過于一片片蓮藕池,藕葉層疊,隨風搖曳,讓人心曠神怡。“從坑塘治理到種植運營,都是黨支部帶領建設,去年投資5000元種植‘鄂蓮一號’白蓮藕,預計秋后可增加村集體收入3萬元。”7月3日,后吳村黨支部書記李樹龍介紹。

      很難想象,如今這個干凈、整潔的坑塘,不久前還是個“垃圾坑”。去年春季,該村推進“廢舊坑塘”治用結合,因地制宜發展“坑塘經濟”,情況才隨之發生轉變。后吳村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宜養則養、宜種則種、種養結合”的方式,在村東南一處7畝的坑塘中發展蓮藕種植。同時,在坑塘四周栽植綠化苗木,鋪設花磚人行小道,建設涼亭、綠蔭走廊、文化廣場、綠植護坡等,把坑塘打造成為群眾日常休閑的“打卡地”。

      后吳村打造“蓮藕種植”模式和村集體收入的提升,僅僅是固河鎮發展“坑塘經濟”成效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固河鎮結合各村坑塘實際情況和群眾意愿,把坑塘治理與“三資”清管用相結合,全面整治農村各類坑塘溝渠,因地制宜發展“坑塘經濟”,全力打造“一村一品”鄉村產業振興品牌,探索坑塘種藕、坑塘養魚、休閑垂釣等發展模式,讓昔日廢棄坑塘變身“聚寶盆”,走出了一條發展“坑塘經濟”的好路子。

      截至目前,固河鎮自籌資金整治坑塘152個,面積2300余畝,全部流轉到各網格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各村針對各自坑塘的特點,開展池塘生態養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魚藕綜合種養等坑塘種養模式,讓“廢坑塘”變為鄉村“風景線”,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編輯:李明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_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超碰av热热久久_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 <input id="iy200"><u id="iy200"></u></input>
  • <tt id="iy200"><s id="iy200"></s></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