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白文斌
近年來,聊城不斷深化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用活、用好土地經營權,通過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讓小農戶和現代農業實現有機銜接,進一步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眼下,夏玉米已經進入拔節期,在茌平區西大劉村,田間網格員劉其芹正配合農業托管公司的技術人員進行飛防作業。“現在我不種地了,都交給托管公司托管。我負責的耕種網格里需要澆水、施肥,及時跟公司聯系就行,有專門的人負責。上一季種小麥,我這塊地畝產1200多斤,算高產了。”劉其芹告訴記者。
劉其芹說的這塊高產田,在交給托管公司集約管理之前,分屬于村里100多戶村民,多的幾畝,少的只有幾分,別說用不了現代化機械,有的因為管理不善,畝產還不到500斤。“村里一共600多口人,能種的不在家,在家的種不動。”說到村里的現狀,西大劉村村民劉延德遺憾地說。
像西大劉村這種現象,在聊城并不少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聊城經營土地10畝以下的小農戶占了總農戶數的近90%。為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2016年,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在全國全面鋪開,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并行。
“‘三權分置’改革的核心是用活、用好經營權,關鍵是怎么來調動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怎么來推動農業生產規?;?、組織化發展。”聊城市農業農村局政策與改革科副科長朱曉翠說。
要想開展適度規模經營,首先得讓小田變大田。2019年,西大劉村成立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整合了村里600多畝土地流轉給了4位種糧大戶。然而,因為缺乏管理經驗,經營服務方式粗放,收益并沒有達到農戶們的預期。
與此同時,山東作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8個試點省份之一,在全省遴選包括茌平區在內的13個試點縣(區)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探索完善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的服務模式。省市區三級供銷合作社出資在茌平區組建了魯供豐華農業服務公司,為農民進行簽約托管。“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村集體以村里的設施和增益的土地入股,我們從耕、種、管、收、賣全過程進行全程托管,老百姓不用交費,所有的費用我們先墊付,最后在收入中扣除機器的作業費用,進行分成。” 山東魯供豐華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中濤說。
雖然既不交費還能分成,但因為有了第一次失敗的經歷,大多數村民并不買賬。為了消除大家顧慮,魯供豐華提出了“旱澇保收”的托管方案。“不管是天氣原因還是我們的管理原因,保底900元錢,相當于原來土地流轉的費用,之后我們根據莊稼收成情況給老百姓、村集體進行二次分成,基本上保證每畝地1300元左右。”茌平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張海峰說。
有了托底收益,西大劉村超過90%的村民簽訂了托管協議。劉其芹也從管理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變成了一百多畝地的“田間網格員”,負責跟他對接的是魯供豐華公司的“業務員”,兩個基礎崗位串起了從測土配方、種子包衣、鎮壓技術到統防統治的田間托管服務。
截至去年底,聊城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有5000余家,服務農戶超110萬戶,糧食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到種植面積的80%。今年,我市還實施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落實補助資金1.04億元,完成項目任務面積104萬畝,帶動更多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實現農業提質、農民增收。
2024-07-23 16:17:58
2024-07-23 14:16:03
2024-06-12 10:23:44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