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iy200"><u id="iy200"></u></input>
  • <tt id="iy200"><s id="iy200"></s></tt>
  •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農業農村 >

    果蔬棚里春意濃

    來源:聊城日報  2024-12-16 09:17:14
    A+A-
    分享

      ■ 本報記者 鄒輝

      本報通訊員 郭洪廣

      12月11日,走進高唐縣固河鎮南閆村蔬菜種植基地的溫室大棚內,濕潤的泥土氣息夾雜著西紅柿秧苗的獨特芬芳撲面而來,層層疊疊的綠葉中,一串串色澤鮮艷、個頭飽滿的西紅柿從藤蔓中垂掛下來,甚是喜人。種植戶們正穿梭其中,忙著采摘成熟的西紅柿,一派豐收景象。

      “今年俺家的4座蔬菜大棚種的都是西紅柿,這幾天陸續成熟上市,今天摘的西紅柿都賣完了,一座棚能產兩萬斤左右,兩茬西紅柿收入五萬元不成問題。”正在采摘西紅柿的種植戶朱立軍一邊擦著額頭上的汗水,一邊高興地說。

      從2013年開始,南閆村依托308國道交通便利優勢,新建高標準大棚80余座,大力發展“大棚經濟”。近幾年,逐步實現日光溫室從小跨度到大跨度,鋼架結構從單棟到整體連棟,棚內種植管理從膜下滴灌到智慧物聯網、水肥一體化、設施環境調溫等智能化的轉變。同時,南閆村依托“黨支部帶動+合作社經營+農戶參與”的發展模式,實現西紅柿特色產業規?;?、集聚化、高效化。據了解,此次成熟的西紅柿是新引進的“科豐6號”品種,采用綠色生態有機種植,與市場上的普通西紅柿相比,口感更好、結果期更長、產量更高,更加綠色健康。

      “今年,村里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錯茬種植西紅柿、網紋瓜等特色果蔬,采取錯季生產、錯峰上市的銷售方式,成功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8萬余元。”南閆村黨支部書記焦英先說。南閆村發展“大棚經濟”,除了增加村集體收入,還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大棚西紅柿種植從移栽、管護,到采摘,用工量都非常大,南閆村蔬菜種植基地平均每年帶動務工近8000人次。“從開始建大棚種西紅柿,我就在這里打工,一天能掙80多元錢,還不耽誤家務活。”村民劉志秀興奮地說。

      近年來, 固河鎮立足區位優勢,緊抓政策機遇,大力發展以蔬菜大棚為主的果蔬產業,種植果蔬大棚600余座,把“大棚經濟”發展作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推進鄉村振興的主攻方向,實現了規模和品質雙豐收。為做大做強大棚蔬菜產業,固河鎮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引進各方力量注入,通過技能培訓、技術指導等手段,提供全方位服務,幫助農民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柿紅錢袋鼓,人勤收獲豐。如今,固河鎮通過大力發展“大棚經濟”,蔬菜不斷茬,瓜果四季香,真正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固河鎮將積極探索市場需求,結合地理條件,引進優質果蔬品種,不斷發展特色種植,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確保讓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過越好。”固河鎮黨委書記趙偉信心滿滿地說。

    編輯:李明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_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超碰av热热久久_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 <input id="iy200"><u id="iy200"></u></input>
  • <tt id="iy200"><s id="iy200"></s></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