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門樓村環境整潔
■ 文/圖 馬永偉
“看著這條干凈的胡同,心里就舒暢。”12月20日,齊煥英坐在門前一邊曬太陽,一邊與鄰居聊著天。
齊煥英是陽谷縣閻樓鎮高門樓村村民,她家門前的這條胡同叫“光明路”,寬6米,由水泥鋪就,平坦寬闊,陽光照在上面,道路瞬間被金輝鋪滿。
一條條村道干凈整潔、一戶戶院落和諧安寧、一處處坑塘水清岸凈、一盞盞路燈嶄新明亮……行走在高門樓村,處處是生機勃勃的景象,時時可感受到這個市級美麗鄉村的別樣魅力。
高門樓村北接G341國道、西鄰壽郭路,現有人口574人。“我們村原來的環境特別差。”該村黨支部書記趙月寬說。近年來,該村通過人居環境整治,依托閻樓鎮“情滿西樓”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項目,對村內坑塘、胡同、路燈、“三線”進行了整治規劃,村民生活和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于2022年被評為市級美麗鄉村。
“原來村里養殖戶比較多,家家門口有豬圈,人居環境可想而知。”趙月寬說。“房屋破舊、道路坑坑洼洼、坑塘破破爛爛,也沒有路燈。”今年71歲的村民孟憲亭對此深有體會。
鑒于此,該村投資50余萬元鋪設了到邊到戶的水泥路,道路兩側砌上花磚,并在上級政策支持的基礎上,自籌資金10萬余元,對村內主干道的下水道進行了維修維護,徹底解決了下雨泥濘、出行困難等常年困擾村民的問題。
“村里有三條主街,從北向南依次叫正太路、宏偉路、富民路,還有十幾條胡同,全都是平整寬敞的水泥路。”說起村里現在的情況,趙月寬頗為自豪。
筆者看到,村里道路兩旁栽種著一排排綠植。“這種植物學名叫紅葉石楠,有較強的耐寒性和耐旱性。”趙月寬介紹,它冬天發綠葉,到了春暖花開的時候葉子就會變成紅色,還會開出白色的花朵,特別漂亮。
沿光明路北行,盡頭是一處坑塘,四周圍著一米多高的水泥欄桿,欄桿上刷了紅漆。“村里有三處坑塘,這個占地兩畝多的叫元寶坑,因為從高處看像一塊元寶,另外兩個叫葦子坑和蟹子坑,也都圍上了水泥欄桿。”趙月寬介紹,坑塘周圍鋪設了花磚,村民平日可在此娛樂休閑。
筆者發現,村里道路兩旁竟看不到一個垃圾箱,那村民的生活垃圾去哪兒了?又是怎樣收集的?最終,筆者在元寶坑西側的垃圾分類亭中找到了答案。
據了解,這處垃圾分類亭于2022年建成,亭內擺放著幾個綠色的垃圾箱,村民的生活垃圾在這里被集中收集和處理。“每家每戶都有兩個小垃圾箱,每月雙號村民把垃圾箱放在門口,每月單號一大早,村里公益崗人員就把垃圾箱里的垃圾收走了。這樣一來,既為村民清理垃圾提供了便利,還讓村里環境變得整潔衛生。”趙月寬說。
今年71歲的齊煥英是村里9名公益崗人員之一,對于自己的這個“身份”,她非常驕傲:“我的工作就是收集垃圾、打掃村里衛生,不用出村就有兩份工作——種地和干公益崗。”對于公益崗人員,該村嚴格落實片區管理制,對每名公益崗人員進行片區登記,定崗定責任、責任到人,每個片區指定一名村委干部、一名黨員干部、一名公益崗人員,采取“自我監督、崗位監督、黨內監督、群眾監督”四種方式,對公益崗人員履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公益崗人員的收入從何而來?“當然是村里給他們發工資。”趙月寬說,村里流轉了40畝集體土地,每年能給村里增加集體收入近3萬元,另外,今年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種了80畝小麥,目前長勢良好。村民們也積極探索新型農業發展模式,重點是養殖產業,已形成初步規模,獲得了不菲的經濟效益。
路好走了,家里的房子寬敞了,坑塘變美了,晚上出門有路燈了,腰包變鼓了……這讓村民們自豪滿滿。
談起村里下一步的計劃,趙月寬早已成竹在胸:“我們村將抓住‘情滿西樓’項目規劃區的優勢,繼續改善人居環境,增加村集體收入,不斷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024-12-30 09:19:40
2024-12-30 09:18:43
2024-12-30 09:18:07
2024-12-27 08:40:35
2024-11-21 08:52:06
2024-11-13 14:35:3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