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iy200"><u id="iy200"></u></input>
  • <tt id="iy200"><s id="iy200"></s></tt>
  •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社會 >

    李公山:刻刀下的堅守

    來源:聊城新聞網  2024-02-29 14:14:26
    A+A-
    分享

      “我出生在一個雕刻世家,從小耳聞目染對刻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小的時候,聽爺爺講,刻的書板大部分都是用獨輪車往外推。我從1987年就開始從事這個行業,一直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冠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印版雕刻技藝第五代傳承人李公山介紹說。

      2月28日,記者走進位于冠縣城區的李公山的家中看到,形狀各異的刻刀,散發著瑩白光芒的小臺燈,李公山躬身伏案,右手緊握拳刀,左手頂住刀背,刻刀劃過木板。他的創作看似信手拈來,其實學好這門手藝并不簡單,這是他潛心研究多年才磨煉得如此得心應手。

      “從一棵梨樹選材開始,要經過截板,蒸煮、晾曬到刨平、打格、書寫等多個步驟,然而書寫是拿毛筆反字書寫在上邊,刻書都是用一把拳刀,雕刻的過程中先把橫畫刻了,然后刻豎畫。在刻每一筆畫的時候都要細心,一個板上幾百個字,如果出現一個錯誤就會前功盡棄,所以說刻書技術是讓人比較耐心能沉得下來,對傳統文化要求比較高的技藝。”李公山說。

      在聊城刻版印書技藝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時期,聊城的印書業盛極一時,當時的印書就是采用的木板雕刻技藝??上г浭⑿幸粫r的這項技藝,逐漸銷聲匿跡。“我從事的這30多年來,各級的文旅部門對這一塊保護得非常好,項目也在前幾年納入了縣級的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李公山說。

      如今,雕版印刷技藝成了一種文化的傳承。為了讓傳統技藝融入時代,李公山開始思索,開始求變,開始將雕刻技術用在筆筒、鎮尺等文創產品中,今年龍年,他又將龍形圖案融入其中,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持續煥發生機。

      “印版雕刻技藝在聊城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這種古老的技藝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而是在新的時代煥發出了新的活力。我要把這門技術堅持下去,發揚下去。” 李公山說。(陳彩紅 趙靜華 王冉)

    編輯:李明
    校對:蘇永樂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_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超碰av热热久久_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 <input id="iy200"><u id="iy200"></u></input>
  • <tt id="iy200"><s id="iy200"></s></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