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iy200"><u id="iy200"></u></input>
  • <tt id="iy200"><s id="iy200"></s></tt>
  •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數字報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教育 >

    組圖丨非遺進校園,孩子們學得有模有樣!

    來源:聊城日報  2023-11-24 14:47:22
    A+A-
    分享

      冠縣武訓希望小學降獅舞隊伍

      在水城校園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同學們搭建了展現自我、自信成長的舞臺。其中,非遺進校園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是落實“雙減”政策,實現“五育并舉”的重要舉措,為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冠縣武訓希望小學的花鼓少年們

      柳林花鼓,又稱柳林秧歌,是流傳于冠縣柳林一帶的民間歌舞。每到周五下午,冠縣武訓希望小學的孩子們都會興奮地換上花鼓服,拿起傘、鑼、鞭等演出道具,在柳林花鼓傳承人的指導下,操練起這項熱鬧非凡的傳統技藝。除了花鼓,柳林降獅舞也是孩子們經常練習的非遺節目。柳林降獅舞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有鮮明的角色,在眾多“獅舞”中獨具一格,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冠縣北館陶鎮希望小學面塑社團課

      “面塑要想做好,全在一個‘巧’字上。塑形力度要拿捏精準,繪畫著色更要注重細節。”郎莊面塑傳承人孫玉蓮在冠縣北館陶鎮希望小學的面塑社團課上講道。郎莊面塑俗稱“面老虎”,制作細膩,形式多樣,造型美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北館陶鎮北街中心小學、北館陶鎮希望小學等學校的美術老師,專程到郎莊面塑傳承人家中拜師學藝,并不斷嘗試將現代元素融入其中,帶領孩子們在社團課上一起制作各種手工藝品。

      聊城市實驗小學師生共同舞龍

      聊城七中剪紙進課堂,傳承非遺別樣美

      聊城市實驗小學、聊城七中則利用現有教學資源,發揮學科優勢,開展以舞獅、太極扇、剪紙、茶藝為特色的體育美育教學。聊城七中學生張新奇說:“非遺進校園活動提供了一個學習傳統文化的平臺,我從中學到了許多傳統文化知識,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陽谷縣石佛鎮中心小學陶笛社團

      陽谷縣石佛鎮中心小學古法造紙課堂

      在陽谷縣石佛鎮中心小學,由三到五年級的學生組成的陶笛社團每周都會系統地進行練習,聲情并茂地演奏《唱支山歌給黨聽》《映山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耳熟能詳的紅色曲目。除了音樂,石佛鎮中心小學還將教育重心放在“四大發明”上。每周的手工課,學生們都會在專門的教室使用專用的工具,體驗古法造紙、印刷術等傳統技藝。

      陽谷縣石佛鎮中心小學傳統武術表演

      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在體驗非遺魅力的同時,汲取了中國傳統的勞動智慧、藝術美學,堅定了文化自信,在潛移默化中將傳統美德深植內心。

      文/圖 田柏林

    編輯:顧楊洋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_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超碰av热热久久_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 <input id="iy200"><u id="iy200"></u></input>
  • <tt id="iy200"><s id="iy200"></s></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