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過后,又到春耕時節。位于高唐縣固河鎮孫家廟村村頭的生產橋正式竣工通車,今春村民忙春耕,再也不用為出村難犯愁了。
“這橋修到了俺們的心坎上,今后裝運農資、糧食,就不需要再繞遠路了。”2月28日,看著村頭剛剛竣工的生產橋,該村村民王建國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新修建的這座生產橋,是孫家廟村村民外出耕作最便捷的通道。整修之前,橋梁年久失修,橋體結構出現松動,橋墩部分斷裂,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給村民日常出行和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尤其在農忙時節,村民運輸農具和農作物時,橋梁的承重能力和穩定性令人擔憂。村民對此反應強烈,“修橋”成為孫家廟村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
在基層治理的廣袤舞臺上,“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是不變的旋律。今年春節過后,在固河鎮黨委政府的強力支持下,孫家廟村黨支部樹立“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迅速組織黨員召開專題會議,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因地制宜制定可行性修建方案,并通過一事一議協調1萬元資金,正式啟動危橋的翻新修建工程。
“修就要修好!”孫家廟村黨支部書記王建軍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帶領黨員奮戰在修橋最前線,義務搬運磚石、清理碎石、平整橋面。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施工現場,由黨員組成的義務施工隊不怕臟,更不怕累,他們有多大本領,就使多大勁,強力推動了施工進度。
架起民心橋,鋪就幸福路。修橋期間,65歲的老黨員季洪順一直堅守在施工一線,他表示,個人受點累沒什么,盡早把橋修通,全村人都受益。在廣大黨員的感染下,不少村民也自帶鋤頭、鐵鍬、撬杠等工具趕往施工現場,自覺加入修橋施工隊伍,盡一份綿薄之力。
用“初心”換民心,用“匠心”惠民生。固河鎮黨委書記趙偉表示,今年以來,固河鎮按照“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要求,圍繞黨建工作目標,結合支部重點工作實際,不斷強化領導、創新思路、規范機制,切實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堅決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持續為轄區群眾的幸福“加碼”。
記者 鄒輝
通訊員 郭洪廣
2025-03-04 09:24:47
2025-03-04 09:23:53
2025-03-04 09:22:04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