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呂曉磊
本報通訊員 朱紅光
6月28日,清晨的陽光灑在臨清市新華路街道西胡村碧波蕩漾的坑塘上,成群錦鯉在荷葉間嬉戲。“這個坑塘原先是一個臟亂不堪的地方,現在引入了黃河水,養上了魚,種上了荷花,成了村民們休閑觀光的好去處。”西胡村黨支部書記丁愛剛說。
2021年剛上任時,面對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滯后的西胡村,丁愛剛就決心要改變村莊面貌。經過多次外出考察,他把目光投向了村里閑置多年的坑塘。“以前村里有幾十畝坑塘,不僅影響村容村貌,還比較危險。”丁愛剛說。但發展坑塘經濟的想法剛提出,就遭到村民們的質疑。“這荒廢多年的坑塘能搞出啥名堂?”“投錢進去打水漂怎么辦?”面對村民們的質疑,丁愛剛沒有絲毫氣餒:“換成我,一時半會兒也難以接受,關鍵得用行動打消大家的顧慮。”此后,他白天穿梭在各家各戶,耐心講解發展規劃;夜幕降臨,又在村頭組織“懇談會”,傾聽村民心聲,與大伙共商發展良策。
2022年,西胡村在新華路街道的統籌部署下,投入139.5萬元資金,對22畝舊坑塘實施全面改造提升,打造了集農業休閑與水產養殖于一體的綜合項目。該項目不僅徹底解決了舊坑塘的環境治理難題,還引入草魚、花鰱、鯉魚等市場熱銷魚種,通過“垂釣+餐飲”的休閑模式,構建起旅游、觀光、餐飲融合發展的新興經濟業態。
“今年初投放的魚苗長勢喜人,預計中秋節前后可捕撈成魚6萬斤,利潤約8.2萬元。”丁愛剛介紹,通過治理垃圾坑塘,西胡村實現了生態效益、環境改善與經濟發展的三方共贏。
隨著坑塘環境的改善和配套項目的完善,西胡村吸引了大量游客,特別是來自周邊城市的游客前來體驗鄉村旅游?,F在,該村正在積極動員坑塘周邊農戶改建房屋,發展農家樂、茶室、棋牌室和手工藝品商店等休閑項目。
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眼下,西胡村正全力推進“兩河之約·鄉村振興示范片區”主題展館建設。400平方米的展館通過模型實物、美食體驗等多元形式,立體呈現鄉村振興成果;秧歌隊、舞獅隊等文藝隊伍活躍起來,各類文化活動精彩紛呈;“美德信用積分超市”將人居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等事項與積分掛鉤,讓“信用+”深度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持續涵養文明村風民風。
“環境美了,日子更有奔頭了!”不少村民感慨道。隨著村里“顏值”與“氣質”的雙提升,如今的西胡村農副產品資源富足,葡萄、櫻桃及各類蔬菜產量頗豐,胡里莊月餅等特色產品更是聲名遠揚。2023年,西胡村斬獲省級“和美鄉村”稱號,村紅白理事會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百佳紅白理事會典型案例,山東省坑塘漁業助力鄉村振興現場會也在該村舉辦。
“只要黨員干部敢想敢干,團結帶領群眾,就一定能走出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丁愛剛堅定地說。
2025-07-03 09:52:29
2025-07-03 09:51:40
2025-07-02 17:33:08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