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亞杰
7月10日上午,市腫瘤醫院手術室內,宋慶平正進行一臺胸腔鏡手術。他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與“生命禁區”交鋒,直到手術成功的指示燈亮起,汗濕的手術服已經緊貼后背……
宋慶平是聊城市腫瘤醫院胸外科的一名醫生,不久前入選2025年度市直“學習身邊榜樣”名單。從業十余年來,他用精湛醫術守護生命,以仁愛之心溫暖患者,詮釋著醫者的初心與使命。
小切口里的大突破
十余年間,宋慶平主刀完成超500例各類高難度胸腔鏡微創手術。他帶領團隊不斷探索,率先開展“單孔胸腔鏡肺段根治術”,將傳統胸腔鏡手術的3—4個小切口縮減為一個約3厘米的小切口,大大減少患者創傷和痛苦。第一位接受單孔手術的張大爺,術后第三天就能下床活動,一周后順利出院。
自2020年起,科室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陳海泉教授建立聯系,成立教授工作室。在陳教授的指導下,科室診療水平顯著提升,多項復雜手術相繼開展,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國內頂尖醫療服務。
此外,團隊引入人工智能技術,開展“人工智能三維重建輔助精準肺段切除術”,為手術裝上“GPS導航”和“透視眼”?;颊呃钆康姆谓Y節位置特殊,傳統手術風險極高。借助這項技術,宋慶平團隊不僅完整切除了病灶,還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功能。當病理結果顯示早期肺癌且完全切除時,李女士和家人喜極而泣。團隊還開展了聊城市內首例免管手術,讓患者帶著最少的“管道枷鎖”迎接康復。
手術刀也是接力棒
“醫生的成長沒有捷徑,唯有腳踏實地,多看、多練、多思考,把病人的安危永遠放在第一位。”這是宋慶平常說的一句話。
近年來,宋慶平積極構建“臨床—科研—教學”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蒲猩?,他主持市級臨床研究項目《劍突下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肺部疾病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帶領團隊成為陳海泉教授團隊醫聯體成員,參與國家級多中心臨床研究。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SCI論文3篇,胸外科成功通過市級重點學科評審。
教學中,宋慶平把培養年輕醫生視為己任,每周組織業務學習、病例討論和手術復盤,鼓勵年輕醫生腳踏實地,把病人安危放在首位。
踐行使命擔當
當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形勢嚴峻。作為一名黨員醫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醫院任命宋慶平兼任感染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即投入戰斗。
那段日子,他白天參與發熱門診、隔離病區的流程優化、防護培訓、院感督查,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嚴密無疏漏;晚上,經常參加緊急會議,討論患者救治方案,處理突發狀況。作為胸外科醫生,宋慶平還主動請纓參與危重癥新冠患者的會診和救治。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嚴格的感控措施保障下,市腫瘤醫院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的目標。
醫患情深暖人心
“醫生這個職業,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術,更需要一顆仁愛之心。我始終告誡自己和團隊,要把每一位患者當成自己的親人來對待。”宋慶平說。
在一次鄉鎮義診中,宋慶平發現長期咳嗽的王大爺肺部存在異常,初步檢查懷疑其為肺癌。由于當地醫療條件有限,宋慶平團隊立即幫助王大爺轉診,并為其進行了手術,術后病理證實為早期肺癌。王大爺康復后,特意讓兒子送來了一筐自家種的紅薯,樸實地說:“宋主任,多虧了你們下鄉來,救了我一命??!”這份來自田間地頭兒的謝意,讓宋慶平和同事們久久無法忘懷。
近年來,宋慶平帶領團隊堅持定期下鄉義診、積極投身科普宣傳。他們走進社區、企事業單位,舉辦“肺結節科學認知”講座,制作科普小視頻,發放宣傳手冊。同時建立規范的隨訪流程。在他的積極推動下,由市腫瘤醫院牽頭實施的“肺部疾病早期篩查項目”已在全市各區縣穩步推進,越來越多的群眾因此受益。
“聊城市優秀共產黨員”“聊城好醫生”“聊城優秀醫生”……宋慶平表示,榮譽屬于過去,更意味著責任和擔當。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將以手中柳葉刀為武器,敬畏生命,精益求精;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將以胸前的黨員徽章為指引,不忘初心,服務人民。
2025-07-14 17:12:26
2025-07-14 17:12:08
2025-07-14 17:11:54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