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聊城日報》3版
“夜經濟”,是城市繁華的生動注腳,也是衡量城市活力和消費潛力的重要標尺。2023年4月,聊城市出臺《關于推進夜間經濟繁榮發展的十條措施》,以“夜享水城”品牌建設為核心,構建“一核六圈多點”發展格局。經過兩年實踐,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實現了從“概念提出”到“場景落地”的跨越。
聊城的夜,何以這么火?如何更火爆?
多維發力
構建“夜經濟”生態體系
每當夜幕降臨,霓虹燈牌在暮色中亮起,聊城的“夜經濟”商圈、特色夜市便迎來一波又一波人潮。百大、振華、萬達、當代等核心商圈延長營業時間,米市街、東關街、月季里等美食街區散發“聊城味道”,小朋友們喜笑顏開、追逐打鬧,姑娘小伙高舉手機、記錄生活。
游古城、賞美景,逛商場、品美食,讀好書、健步走……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我市的“夜經濟”已逐漸形成涵蓋夜游、夜購、夜食、夜讀、夜健的“五夜”消費矩陣。
東昌湖水上演藝實景演出
東昌湖,聊城的城市地標,“夜享水城”品牌的核心區域。聊城市文旅集團緊跟時代潮流,積極探索系統化、多維度的產業模式,因勢利導打造特色優質夜間文旅項目,推出了以“夜游東昌湖”為核心的夜間文旅產品。
聊城的夜,既有文化的厚重,又有年輕的心跳。市文旅集團創新“游船+”經營模式,新增夜游產品水上實景演藝“聊城船說”,驚險刺激的水上雜技、充滿地方特色的舞蹈等文化休閑娛樂活動,將乘船夜游、水上演藝及水舞光影秀三者融合,廣大游客能夠第一視角、沉浸式體驗江北水城獨特的文化魅力。市文旅集團編排設計了激情水鼓、特技威亞、特色舞蹈等真人演藝節目,滿足游客多元化的觀演需求。
位于高新區九州洼月季旅游景區的“云野湖畔·城市營地”
在推動“夜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市十分注重加強對夜市的規范管理,努力為攤主和市民營造一個整潔、安全、有序的氛圍。記者走進開發區久和夜市,發現這里盡管人潮涌動卻井然有序,煙火氣里叫賣聲此起彼伏,攤主們在規定區域內支起攤位,市民們自覺將垃圾投入垃圾桶。這種規范化的發展模式并沒有削弱夜市的特色和魅力,而是提升了夜市的形象和品質,也提升了攤主和市民的幸福感、滿意度。
業態疊加
打造全時段消費場景
傳統單一餐飲模式的“夜經濟”已難以適應當前人們消費的多元化、精細化訴求,必須以“業態+”理念開辟新賽道。市文旅集團持續創新培育多類型夜間消費場景,目前水上古城景區共有夜間消費體驗項目百余個。其中,斑馬、棲游、木吉他音樂等酒吧十余家;全國甲級民宿1家、山東省級五星級旅游民宿6家,其他民宿6家;趣墅轟趴派對館、瞻云館相聲大會等文化娛樂類業態十余家;東昌湖魚館、青島啤酒1903餐吧、水云間湖上餐廳、鵲華樓等餐飲30余家;中東歐之家、冠縣靈芝體驗館等商店10余家。
第三屆啤酒節暨青啤暢飲聊城夜宴嘉年華活動在鐵塔商圈啟幕
精彩的活動在夜間輪番展開,豐富的業態讓男女老少皆能樂在其中。夜間消費從年輕人群的狂歡變為全民共振的樂章,無疑將成為驅動城市發展的活力引擎。我市對東昌湖沿岸、古城周邊景觀進行亮化升級,打造絢麗湖城夜景。以夜游項目為核心吸引力,讓游客用最美的視角沉浸式打卡江北水城夜景,通過“過境旅客”向“過夜旅客”“一日游”向“多日游”的轉化,引導形成夜間消費引力并帶動周邊餐飲、住宿、購物、休閑等業態的全面發展,形成區域夜間文旅經濟發展集群,助推聊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全產業鏈消費升級。
游客在古城北大街參觀非遺面塑
根植于文化,是“夜經濟”發展的長遠之道。我市積極探索歷史文化與現代城市共榮共生道路,將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消費價值,為夜間文旅業態創新賦能。市文旅集團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典故和底蘊,利用東昌湖水資源優勢,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重磅推出夜間文旅產品“聊城畫卷”,以東昌湖為卷軸、以古城墻為背景,把水上實景演藝和大型水舞光影秀融合在一起,形成“城、島、橋、岸、水”五維光影體驗系統,讓游客既有文化的震撼,又有視覺的驚艷。
優化提升
探索破瓶頸發展路徑
“夜經濟”,方興未艾、日益蓬勃。但也要看到,隨著“夜經濟”日益多元化、品質化、創新化,我市需要推動“夜經濟”向文旅、科技、演藝等多業態融合發展,以新“夜”態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游客在東宛園觀看夜間表演
“夜經濟”的生命力在于持續創新。近年來,國內多個城市通過差異化發展路徑,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夜經濟”模式,如重慶洪崖洞的立體山城夜景、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盛唐文化沉浸體驗、長沙文和友的復古市井懷舊空間等。這些成功案例,為聊城“夜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重慶洪崖洞作為全國首批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之一,已成為山城夜景的經典代表。其成功關鍵在于將獨特的地形地貌與巴渝文化完美結合,創造了多維立體的消費體驗。洪崖洞保留了傳統建筑特色,同時通過創新的燈光設計和業態規劃,成功將“老重慶”文化轉化為年輕人喜愛的消費場景,形成了完整的夜間消費生態鏈。我市可借鑒洪崖洞的立體開發理念,充分利用東昌湖水域和古城墻的立體空間,打造多層次夜游線路,進一步提升“聊城船說”水上實景演藝和水舞光影秀的文化深度和體驗豐富度。
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以盛唐文化為主題,通過全方位沉浸式體驗設計,成功將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資產。大唐不夜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其創新演藝體系,如“不倒翁小姐姐”“石頭哥”“懸浮兵馬俑”和“李白”等IP形象,通過抖音等平臺迅速走紅,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抓手。我市可學習大唐不夜城的文化活化方法,深入挖掘聊城作為運河重鎮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演藝項目和互動體驗,加強“聊城畫卷”光影秀和古城墻背景演藝項目的參與性和傳播性。
市民在位于米市街的時予餐廳用餐
長沙文和友以全舊物形式還原老長沙社區景觀,創造了沉浸式懷舊消費空間,已成為長沙“夜經濟”的代表和“城市會客廳”。文和友的商業模式核心在于場景化體驗和超大空間的打造,并用市井文化內容和美食予以包裝,實現了“可以吃的城市IP博物館、一座可以玩的餐飲游樂園”的定位。我市可借鑒文和友的場景營造理念,在古城或運河沿岸打造具有聊城特色的懷舊空間,如“運河記憶”主題街區,集合聊城及周邊地方美食,對米市街、朱雀街等美食街區進行系統性場景設計和文化包裝,形成“舌尖上的聊城”體驗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借鑒外地先進經驗,未來,我市應探索構建“政策保障—場景創新—產業協同—治理現代”的閉環體系,推動“夜經濟”從“餐飲集聚”向“文化體驗”、從“政府主導”向“市場驅動”、從“粗放管理”向“精準治理”轉型,真正將“夜享水城”打造成為區域消費中心城市的核心支撐。
文/記者 張英東 劉男 圖/資料圖
2025-07-07 15:29:19
2025-07-07 14:42:43
2025-07-07 14:42:00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