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貫莊戰斗遺址
■ 本報記者 陳霞
一場驟雨過后,村南田野里,金黃麥茬間,嫩綠的玉米苗已有一拃多高,微風吹過,不停搖曳。綠樹掩映下的村莊,質樸而安靜。冠縣桑阿鎮陳貫莊,這個魯西平原上的普通村莊,因86年前那場抗日激戰而聞名。6月28日,記者來到現場采訪。
1939年6月3日,日軍第三次占領冠縣縣城,魯西北抗日形勢隨之發生重大變化。此時,由八路軍第一二九師領導的筑先縱隊三營,正駐扎在陳貫莊。營長趙健民有膽有謀,驍勇善戰。
10月1日,日軍廣獺旅團4000余人由賈鎮經陳貫莊南下桑阿鎮“掃蕩”,建制包括大隊、中隊,步兵大隊中間夾雜著迫擊炮和重機槍連,再往后是由洋馬拉著的山炮隊,最后是40余輛汽車的輜重隊。
發現敵情后,趙健民立即召集指揮員開會研究,決定在陳貫莊伏擊敵人,打擊其后尾部隊。如果敵人進行反擊,我軍就利用有利地形,從防御中殲滅敵人,天黑后尋機撤退。按照部署,戰士們分頭進入村東北、西南及東南小尹莊的陣地。
下午,敵人的步兵隊、炮兵隊大搖大擺經過以后,后面的汽車輜重隊進入我軍射程以內,埋伏在村東北陰柳林里的三營一連戰士突然以密集的排槍向敵射擊,趾高氣揚的日軍頓時倒下一片。日軍步兵隊、炮兵隊聽到槍聲停止前進,轉回頭進行反擊。趙健民指揮戰士們利用有利地形,一邊還擊一邊撤到陳貫莊村圍寨里面。敵人在村東北和東門外架起了3挺“九二”式重機槍,向圍寨內的碉堡樓及圍墻上部掃射。見寨墻上沒有火力還擊,日軍一個指揮官又舉起指揮刀嘰里咕嚕叫嚷起來。這時,營部通訊員、特等射手趙小慶瞄準敵指揮官,一聲槍響,對方應聲而倒,東面及東北面的敵人頓時亂了陣腳,全部龜縮在起伏地后面,再也不敢向村寨靠近。
此時,日軍步兵大隊已從東南方、南方及西南方向小尹莊及陳貫莊西南松林墳地埋伏的二連、三連發起進攻。敵人集中山炮和迫擊炮向陳貫莊轟擊,村東面的小墻多處被毀。日軍在小尹莊東面、南面遭到二連戰士頑強抗擊,雖數次增加兵力均被擊退,死傷一大片。接近黃昏時,在小尹莊東頭指揮戰斗的副營長張文基不幸中彈犧牲。營部隨即命令二連順道溝撤至陳貫莊村內。三連在陳貫莊西南松林墳地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后,也于黃昏時撤至村內。
夜幕降臨,趙健民帶領三營戰士悄悄撤出陳貫莊,向西南行軍60里,抵達朝城縣劉家店子休整。這次戰役,共斃傷日軍110多人,我軍24名指戰員英勇犧牲。
這是魯西北抗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創造了平原作戰、出奇制勝的范例,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抗日軍民的抗戰斗志,從此“趙三營”威名雄震四方。
盡管這場激戰已過去八十多年,親歷者多已故去,但陳貫莊的村民們至今對這場戰斗津津樂道。
6月28日上午,在村黨支部書記邢彥軍帶領下,記者見到了80歲的村民張繼堂。這位1945年出生的老人雖然沒有親眼目睹過那場戰斗,但對父輩述說的當年情況記憶猶新。
“那場戰斗,日本鬼子被打怵了,過了一天多才敢進俺們村。為了泄憤,鬼子在村里挨家放火,大火燒了五六天,整個村子基本被燒光了。”張繼堂說。
選擇在陳貫莊打伏擊也是有原因的。張繼堂老人說,當年陳貫莊村的土圍子在附近村是修得最好的,圍子墻足有兩三人高,上邊很寬,能走地排車。后因村民拉土蓋房、墊坑墊圈,現在圍子墻都不見了蹤影。
當年的主戰場——村子東北部的一個大坑,現在已被填平,種上了楊樹,建起了養雞場。村委委員張西月介紹,現在村民生活好了,村里人口已由當年的五六百人增加到現在的一千四五百人,整個村子也向外擴展了一倍多。當年村外的葫蘆溝、高粱地、松樹林都沒有了,蓋上了房子。村里建起了養雞場、蔬菜大棚,搞起了軸承加工,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采訪結束時,正值村幸福食堂開飯,酥肉燉冬瓜的香味讓人垂涎欲滴,老人們的歡聲笑語傳得很遠很遠。望著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不禁令人感慨,當年抗日將士們浴血奮戰為了什么,這不就是最好的答案嗎!
2025-07-08 16:48:14
2025-07-08 16:47:02
2025-07-08 16:46:47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